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不开刀切除早癌?这家医院内镜技术可实现精准微创!

时间:2025-07-10 21:38:00

【来源:福州日报】

“以为要开刀动大手术,没想到一根内镜就解决了大问题!”近日,62岁的张依姆对来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看望她的亲友感叹道。

80%的肠癌始于息肉,10年胃食管反流可能进展为食管癌!“不开刀治早癌”是如何为张依姆精准“拆弹”,守护老人健康的?

01

案例直击

》》依姆的“食道保卫战”

近日,一次在省级机关医院的常规体检,让台江区的张依姆心情跌入谷底。报告单上“食道早癌”四个字让她倍感压力。

此时,内镜下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SD)成了最佳的治疗选择。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林芬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ESD优势明显。它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内镜精准切除病变组织,无需开胸等复杂操作,能极大降低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痛苦。”她强调,ESD特别适合身体机能较弱的老年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时,能最大限度保留消化道功能,助力术后快速康复。

手术中,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凭借娴熟技术成功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诊断高度吻合,实现了食管早癌的治愈性切除。

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陈崧表示:“食道早癌是消化道领域潜藏的危险信号,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展至晚期,会威胁生命。”消化内镜中心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通过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先进设备,可对消化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精准检查,显著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为患者争取了治疗时机。

》》肠道也会“中风”(缺血性肠炎)

近日,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两名年逾七旬的老人。两位老人均出现持续性腹痛,并陆续出现排便带血症状,且排便后腹痛无明显缓解。医生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再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排除了结肠肿瘤的可能性。进一步诊断发现,两位老人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基础性疾病,同时存在心房颤动、心律失常。这些病症极易导致血管内形成小血栓,进而引发缺血性肠炎,造成肠道供血不足及组织缺血缺氧。

主管的池圣彤主治医师表示:“经过详细、专业检查,可判定两位老人呈现出典型的缺血性肠炎症状。血液D-二聚体检测显示,机体形成血管小血栓的风险增加,但所幸在腹部肠系膜血管的增强CTA检查中,未发现明显血管栓塞。”经过修复粘膜、抗凝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血供、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后,两位老人病情明显缓解,未再出血。

02

科普预警

关注“小信号” 警惕小毛病

在消化道健康领域,许多看似轻微的“小信号”,往往是重大疾病的早期征兆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不容忽视的“健康警报”。

》》结直肠息肉——80%肠癌的“前奏曲”

肠道息肉就像“违章建筑”,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暗藏危机!临床常见1cm光滑息肉,若不及时处理,5年后就可能恶变成菜花状肿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恶变率高达40%!

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洪森副主任医师提醒:肠道健康需尽早重视。5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建议每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有家族病史,40岁就应开始筛查。此外,当出现大便习惯突然改变(如频繁腹泻或便秘)、便血(排除痔疮因素的暗红色血液)、长期腹痛腹胀,或体重莫名下降等状况,都可能是肠道发出的“求救信号”。此时务必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将肠道疾病风险降至最低。

》胃食管反流——被忽视的“癌症推手”

“我烧心10年了,一直以为是胃炎,没想到……”60岁的张先生因自行服用奥美拉唑缓解症状,直到出现吞咽困难才就医。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其食管下段已长出4cm溃疡型肿瘤。

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缪晓峰副主任医师对此作出专业解释:“长期胃酸反流会腐蚀食管黏膜,10%的反流患者会发展为巴雷特食管,这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正确方法是确诊后需规范用药8周,停药后根据症状情况决定按需治疗还是长期维持治疗,建议每年复查胃镜,若出现吞咽难则立即就医。

03

科室探秘

全流程、一站式诊疗体

No.1一体化诊疗一站式完

走进全新升级的消化内镜中心,宽敞明亮的温馨环境令人舒心。中心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开单、预约、检查等环节均可在同一区域一站式完成。中心还构建了“门诊评估—内镜诊疗—病房观察—康复随访”全流程闭环管理,让患者就诊更高效、更安心。

No.2 高标准消毒流程保障诊疗安全

每条内镜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清洗消毒流程。这套严密的规范的流程,有效保障了患者诊疗的安全。

No.3 医疗资源共享,专家亲自诊疗

自2021年3月与福建省立医院共建消化内镜合作基地以来,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在医联体郑晓玲教授为主的内镜专家技术指导下,开展内镜下疑难病例会诊、微创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复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深度共享。在省级机关医院就能得到省立医院专家的亲自操作治疗。

专家团队

陈 崧

主任医师

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主任,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科主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

擅长:从事临床消化内镜专业2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脂肪肝、慢性便秘等诊治及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对老年人消化道病变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早癌筛查精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林 芬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兼职副教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福建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学组委员、福建预防医学会胸部肿瘤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并参与省自然基金、卫健委青年科研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数篇核心论文。

擅长: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长期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熟练普通胃肠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等操作,在消化道早期肿瘤性病变内镜筛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内镜下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缪晓峰

副主任医师

兼职副教授。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胃疾病学组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管早癌学组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营养分会常务理事。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脂肪肝等)的诊治,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洪 森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兼职副教授。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道癌前病变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老年学组及内痔协作组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会老年学会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会内镜学会早癌学组委员。

擅长:熟练掌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早癌、消化道出血、内痔、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疾病的诊治及胃镜、结肠镜的检查与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六上午

通讯员:陈宇娟

编辑:刘丽雯

监制:曹 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