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议题。
近日,国务院食安委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举措通过发挥食品从业人员“内部吹哨人”作用,鼓励其主动参与监督,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风险隐患,为守护百姓食品安全注入了全新动力。据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发的“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已经上线运行。

“内部吹哨人”本质是知情者自内而外的风险报告,是监管盲区的破局利器。
在食品生产经营的复杂链条中,诸多风险隐患隐匿在内部环节,外部监管力量难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而食品从业人员身处生产经营一线,对原料采购、加工流程、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细微问题了如指掌,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以往,从业人员即便发现了食品安全隐患,也可能因种种顾虑而选择沉默,导致问题逐渐积累,最终可能酿成大祸。如今,“内部吹哨人”奖励机制的出台,为他们提供了发声的渠道与动力。

《意见》的内容细致且极具针对性。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规使用添加剂,到物的不安全状态,像食品原料过期,再到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比如生产场所卫生不达标,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涵盖了食品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同时,明晰了报告途径,借助“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从业人员既可以向所在单位报告,也能直接反馈给市场监管部门,为信息的传递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在奖励措施上,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尤其是对报告重大隐患的予以重奖,旨在用实实在在的奖励激励更多知情者成为举报人。同时,在机制上为举报人消除后顾之忧。比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举报系统支持实名与匿名双轨举报模式,通过技术手段严格保护知情人信息,并实行“全国统一接收、编码、分派”的闭环管理机制,更好保护举报人的安全。
从时间规划来看,2025年12月底前重点领域及较大生产经营单位率先建立实施机制,2026年12月底前覆盖至其他相关单位,这一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既考虑到了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又确保了机制推广的高效有序,逐步编织起一张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大众的健康。激活“内部吹哨人”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让“舌尖上的安全”不再是一句空话。
(来源:内蒙古观察 作者:宋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