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整治隐藏式门把手,国家终于出手了

时间:2025-05-25 18:36:00

“现在大多数网约车都是电动车,上车下车都找不到门把手开门,不同品牌的网约车设计各不相同,打个车还得学开门”“我的门把手带电容感应,正常情况下靠近车门时门把手会自动弹出。但每当下雨天,要靠近3秒才缓缓弹出,淋一身雨”“拉20个人,至少得有12个人打不开车门”“什么极简科技感、降低风阻,开了之后才发现都是虚的,夹手、断电锁死还有事故隐患都成了负担”......

电动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销量和渗透率持续走高。然而,作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新势力”,却让车主、乘客们仿佛经历了时光倒流,重新学习开车门。

事实上,汽车发明至今100多年,无论造型还是内饰,都很难再“玩出新的花样”,市场上的车型长期同质化严重。电动汽车的崛起,似乎让设计师们找到了新的“炫技”平台,不合理设计披着“科技感”的外衣层出不穷。

图片来源:特斯拉

比如防尘和防噪效果都很差却经常制造麻烦的无边框车门,比如车里没有任何物理按键全靠一块一眼看不到边且持续发热的大屏,尤其是被吐槽已久却被众多车企采用的隐藏式门把手,不仅使用不便,一旦车内断电,更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近年来多起交通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打开影响救援的情况屡见不鲜。

日前,针对外界关注的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开征集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广泛讨论,毕竟“再酷的设计,都不如‘能顺利开门逃生’重要”。

安全隐患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51.5%;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平均为47.6%。

尽管如此,如今不少人打车时面对新能源汽车,面对“隐藏式门把手”,仍然都会犹豫一下并发出疑问:“该拉哪里?”

在电商平台,能够搜索到大量“隐藏式门把手提示贴”等相关商品,比如“先按再拉”“按这里开门”“弹出再拉”等等,每一款提示贴的背后,都对应着不同打开方式的门把手,包括弹出式、杠杆式等。

杠杆式主要是通过物理杠杆原理实现,开门的时候按压一端,另一端便会自动弹起;而电控弹出式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进行开关控制,车辆在通电解锁状态下通过内部的电机将门把手顶出,锁车状态下则会通过电机将其收回。

此前有观点认为,车门把手是汽车与用户建立交互的第一环,隐藏式车门把手让用户在开车门时更有仪式感,与车的交互感更强。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车营销中,隐藏式车门把手往往被包装为极具未来感、科技感、个性感的产品卖点,还能降低风阻。

但除了在外观上更为流畅外,这一设计到底有多“反人类”,谁用谁知道。每年冬天无数车主吐槽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无法弹出时,类似的自嘲屡见不鲜:“隐藏式门把手这个设计,降低风阻,据说可节能50%,如果在冬天冻住了打不开车门,可以节约100%!”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公开表示,“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噪声大。还有就是它也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碰撞的时候它也打不开”。因此,长城汽车没有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最起码,就目前阶段而言,这一设计是弊大于利的。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曾表示,汽车的造型确实很重要,各种琳琅满目的配置也确实吸引了不少用户,但这一切都必须以安全技术为前提。当这一切需求与安全相矛盾时,就必须让渡于安全需求。

而至今为止,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最大争议就是安全。

如果解锁后由于撞击、变形等因素没有弹出或无法通过按压拉出,外部人员将无法直接拉开车门施救。此外,目前隐藏式门把手的手动打开方式并不统一,即使弹出,紧急情况下施救者也很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正确使用门把手。而常规汽车门把手在事故发生后大多能够自动解锁,方便逃生和救援。因此也有一些新能源车型逐渐开始采取半隐藏式门把手。

更直接的问题在于,相应设计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家产品间设计存在较大差异。

统一标准

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种种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认为,新标准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

具体来看,《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这次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修订意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开始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几乎是前所未有,不仅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填补空白,更标志了相关部门对于汽车安全标准的制定有了更为细化的提升。

事实上,近一个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点名狂飙的“智驾”和电池安全,遏制行业乱象,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都在推动新能源车企从过度追求科技感回归到加固安全底线。

作者:郑宇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