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党建品牌里的民生温度

时间:2025-07-15 11:25: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思哲 通讯员 贺阿旺晋美

在壮阔的祁连山下,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希望之光慈善会党支部的“1314”工作法和县医共体党支部的“天使党建 医路同行”,如同两股暖流,浸润着祁连草原的每一个角落,让党建引领成为群众可感可知的温暖力量。

7月2日5时,祁连草原还在沉睡,希望之光慈善会志愿者马芳的手机就响起了熟悉的提示音——那是“每日一元捐”的微信提醒。这个由党员带头、百余名会员响应的“微公益”,两年多来已积攒起7万余元善款,成为“暖冬行动”“小手艺暖人心”等活动的源头活水。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是空话,是做出来的。”党员志愿者闫淑慧深有体会。去年冬天,她和“橙色传承服务队”冒着风雪,为牧区的26户孤寡老人送去棉衣、米面和亲手编织的毛袜。在老人扎西才让的帐篷里,她看到老人把崭新的党员徽章佩戴藏袍最显眼的位置,眼里含着泪光:“党派人来了,冬天就不冷了。”

该党支部构建的“统筹帮扶+内外联合+社会监督”机制,让善行更精准、更阳光。八宝镇希望之光党员们走访发现留守儿童小梅面临失学,总会迅速启动“八步工作法”,三天内完成核实公示,协调爱心企业结对帮扶。如今,小梅的书包里装着新文具,脸上重现笑容。

2025年3月,祁连县村民马成福突遭车祸,多根肋骨断裂、肺组织挫伤。很快,县医共体“30分钟区域救治中心”的警报骤然响起。急诊科党员医生们冲上救护车,一路联动交警开道、血站备血。28分钟后,手术室绿灯亮起。“再晚几分钟,肺就保不住了。”主刀医生抹着汗说。

这场与死神的赛跑,背后是“天使党建”品牌淬炼的硬实力。党支部以“四抓四提升”筑牢根基,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让党员成长为科室带头人。依托山东对口援建,“滨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眼科诊疗中心”相继落地,牧民再也不用为了做胃肠镜前往300公里外的西宁。一年来无痛胃肠镜就完成百余例,群众拍手叫好:“家门口有了‘三甲’技术!”

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八宝镇白杨沟村,82岁的包桂芳紧紧攥着“党员先锋队”护士的手不放:“这丫头每月都来,给我量血压、教我吃药,给我检查身体,真的很感谢她!”这支肩扛药箱、脚踩泥土的服务队,他们的药箱上贴着“天使党建服务卡”,上面印着紧急联系电话。三年来,他们走遍全县45个村和5个社区,3.5万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二甲医院的资源。

在祁连县,党建品牌的温度是用脚步丈量的:是志愿者们踏过积雪的牧道,是医生们抢救生命的时速,是孤寡老人摩挲党员徽章的指尖,更是千万张群众舒展的笑脸。

最新推荐